西凤酒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014-02-25 20:58:00   来源:   评论:0 点击:

西凤酒的起源 西凤酒酿造于何时,追根溯源,说法不一。据《凤翔县 酒业志》记载:公元前20世纪,在雍州有田氏后裔甘氏开始酿造黄酒和白酒。医学名著《素问 汤醪醴液论》中载有皇帝与歧伯关于酿酒用于医疗
西凤酒的起源

        西凤酒酿造于何时,追根溯源,说法不一。据《凤翔县.酒业志》记载:公元前20世纪,在雍州有田氏后裔甘氏开始酿造黄酒和白酒。医学名著《素问.汤醪醴液论》中载有皇帝与歧伯关于酿酒用于医疗的对话。周代移民自迁移到歧(山)雍(邑)之后,旧游牧转入农业生产,当时雍地的农业生产水平大大超过了东方以农业为主的诸侯国,生产的粮食自给有余,为酿酒业发展提供了优厚的物质基础,以酒业为主的其它手工业作坊迅速兴起,开始制照原始古老的酿造酒——鬯(chang4)、醴(li3)。凤翔县境内已出土的西周青铜器中,有大量的酒器酒具,如盛酒的尊、罍(lei3)、[上禾下皿](he2),还有加热酒的爵以及饮酒用的觚、觯等,并有较精致的陶玉等酒具。大孟鼎铭文有“锡(赐)汝鬯一卤”的记载,并有“为酒为醴,蒸畀(bi4)租妣(bi3)”的周代诗文。1986年挖掘的凤翔“秦公一号”大墓中,也发现了春秋时代的不少酒器酒具。由以上史实可见,春秋时代,雍地的酿酒业已具雏形,秦人造酒、饮酒比较普遍,饮酒风俗也十分讲究。《酒谱》中有“秦穆公伐晋及河,将劳师而醪椎一钟。骞叔劝之曰:‘虽一米投之于河而酿也’。于是乃投之于河,三军皆醉”的记述,这就是历史上秦晋韩原大战获胜后秦穆公“投酒于河以劳师”故事的真实记载。据《史记.秦本纪》载:“秦穆公亡善马,歧下野人共得而食之者三百余人,吏欲法之,公曰:‘君子不以畜害人,吾闻食马肉不饮酒,伤人’。皆赐酒而赦之三百人者。闻秦击晋,皆推锋争死以北报食马之德”。此即为春秋时代秦穆公赐酒为盗马“野人”解毒的历史典故。北周江人庾信曾在《秦穆公饮盗骏马赞》一文中也反映了此事:“骏马遇盗,秦之不嗔,先倾美酒,反畏伤人,邻兵向国,勇寇侵秦,于是大盗,还作功臣。”当时所用之酒,即为雍地出产的古老佳酿——醪,据考证与西凤酒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

西凤酒的发展历程

雏形——殷商晚期“秦酒”


        殷商晚期,通过牧野大战伐纣成功后,周武王便以家乡出产的“秦酒”犒赏三军,尔后又以秦酒举行了隆重的开国登基庆典活动。
        “秦酒”在历史上的文字记载首见于西周初年周成王时期的  方鼎铭,该铭文记载了周公旦东征伐东夷,平息了管叔、蔡叔、霍叔的反周叛乱,凯旋后在歧邑周庙(在今与凤翔畔临的歧山县)祭祀,并于戊辰日举行庆捷宴会,重赏东征时立下大功的大臣的史实。其中,“辰,饮秦饮,公赏。”即是说周公旦在庆功宴会上饮用的是一种名曰“秦酒”的酒浆。

发育——周秦时期“秦酒”更名为“柳林酒”

        自公元前11世纪周武王建立分封制的统一奴隶制国家,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开辟中央集权制的大一统时代,由于国家统一而带来的粮食产量的增加、社会经济的繁荣、酿酒技术日臻的完善、酿酒业的独立以及饮酒风气的盛行,都深刻地影响了秦酒的发展。
        据《史记•秦本纪》载,春秋时期,雍城(凤翔)附近三百余“野人”杀吃了秦穆公的几匹良马,被当地官吏抓获,押往都城以盗治罪时被秦穆公制止并赦免了这些“野人”,且赐军中柳林酒,以防“食马肉不饮酒而伤身”。后秦晋韩原大战爆发,秦穆公被围困在龙门山下,危机关头一队“野人”杀入重围,一阵大杀大砍,晋军大败,晋惠公被擒。这正是三百余“野人”拼命厮杀以报穆公昔日“盗马不罪,更虑伤身,反赐美酒”之恩。穆公大胜回营后,“亲为‘野人’赐柳林酒以谢。”
        秦王政二十五年五月,秦军攻破燕国和赵国,秦始皇帝下令“天下大甫”,即举行全国性的饮酒盛会,秦王和文武百官开怀畅饮以示庆贺。同年七月秦军攻破其他六国中最后一个齐国,一统天下,秦王举行盛大隆重的开国登基大典,再次下令“天下大甫”,从此“柳林酒”便成了秦王朝的宫廷御酒。
        据《凤翔县志》载:从汉高祖至文景帝期间,祭五畴活动就曾19次在雍城举行,朝廷文武百官、骚士墨客均畅饮柳林美酒。公元前139年张骞出使西域时,柳林酒作为朝廷馈赠友邦的礼品,随丝绸之路的商贾驼队传至中亚、西亚和欧洲各国。公元前121年,汉武帝在长安曾以柳林酒为霍去病将军率领的征西将士饯行壮色。

成就——唐时皇室御酒、宋代“三绝”之一

        “国败则酒滞,国兴则酒畅”,空前发达富足的盛唐经济文化大大促进了酿酒业的大发展,成就了柳林酒的千年之名。
        凤翔县和柳林镇都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凤翔亦为唐之“西京”,经济繁荣、酒业兴旺。此时柳林酒逐渐由发酵度数较低的醪酒进化为蒸馏的度数较高的白酒,发生了本质上的变化,有白居易《尝新酒忆晦叔二首》“樽里看无色,杯中动有光”为证。
        相传唐凤仪年间,礼部侍郎裴行俭护送波斯王子回国,行至凤翔县柳林镇亭子头村附近,发现路旁的蜜蜂蝴蝶纷纷坠地而卧,裴公心中甚奇,遂命驻地郡守查明原因,方知是柳林镇上一家酿酒作坊刚从地下挖出一坛窖藏陈酒,醇香无比,其酒香随风飘至镇东南五里的亭子头村,使蜂蝶闻之醉倒。凤翔郡守于是将那美酒赠予裴侍郎,裴公十分欣喜,即兴吟诗一首:“送客亭子头,蜂醉蝶不舞。三阳开国泰,美哉柳林酒。”回朝后,裴侍郎又将此酒献予高宗皇帝,皇帝饮之大喜。自此,西凤酒被列为皇室御酒。
        据《凤翔县志》载:唐代安史之乱爆发后,叛兵逼近雍城,雍城太守广征劳工构筑新城但屡筑屡塌。生死关头,某晚忽降大雪,清晨时分风住雪停,绚丽的霞光铺满天空,一只金色的凤凰从东边天际飞来,富丽高贵、昂首高鸣,于柳林上空盘旋数周后飞回雍城,在雪地上踏出一座四方圈地,又往柳林饱饮柳林泉水,然后迎着五彩霞光消失于出现的天际。雍城太守立即命人在凤凰所踏足迹之上筑城,此次城墙得以稳固。唐肃宗在此继位后,根据金凤飞翔之意将雍城改名为“凤翔”,人们还将凤凰饮用过的柳林泉易名为“凤凰泉”。
        北宋仁宗嘉佑六年(公元1061年),26岁的苏轼被任命为大理评书鉴书凤翔府判官。苏轼在今凤翔东湖喜雨亭落成之日邀朋欢盏,“举酒于亭上”,畅饮柳林美酒,留下名篇《喜雨亭记》,用“花开酒美曷不醉,来看南山冷翠微”的佳句盛赞柳林酒,至今在凤翔东湖尚有墨迹遗存。他学习酿造柳林酒的技艺,“近日秋雨足,公馀试新筝”,在粮食丰收的秋天,用新漉酒器酿酒品尝。还通过“取消酒禁实行官酿私酿并存、罢官榷允许私商卖酒贩酒、征收酒类坐贾和行商的交易税、使用新曲和天然水酿造”等措施,使西凤酒的产量和品质得到大大的提升。这时,凤翔的“西凤酒(香)”同“东湖柳(美)”、“妇人手(巧)”一起,被世人称为“三绝”。

发展——明清时期“凤翔烧酒”享誉国际

        明清时期,人们的饮酒活动更加丰富而深刻地融入了文化色彩,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中均有许多精彩的饮酒场面的描写,其中单《红楼梦》一书中提及的饮酒名目就有二三十种,如年节酒、接风酒、饯行酒、赏花酒、赏月酒、赏灯酒、赏戏酒、赏舞酒等等,这些都从侧面反应了当时酒文化的发展状态,人们的酒品观、酒德观及饮酒方式等都发生了全新的转变。
        在这种环境的熏陶影响下,西凤酒的酿造也充分吸取了前人之精华、借鉴当世之经验,普及并提高了制曲技术、改进了贮存技术出现了储存运输盛酒的最佳容器“酒海”,以至于明朝时期凤翔境内“烧坊遍地,满城飘香”,仅柳林镇一带酿酒作坊就达48家,过境路人常常“知味停车,闻香下马”,以品尝美酒为乐事。
        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西凤酒首次以“凤翔烧酒”的名号打向海外,参加了南洋劝业赛会并荣获银质奖;时隔五年,“凤翔烧酒”又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奖。1928年,“凤翔烧酒”在上海举行的中华国货展览会上荣获银质奖;1933年2月,经历千年发展蜕变的“秦酒”正式以凤翔“西凤酒”参加在美国芝加哥举行的世界博览会。
        国际上的连连获奖,使西凤酒名声大振,时有人赋诗赞曰:“西凤标香入九霄,衔杯却赞柳林豪,五味俱全真醇美,博得古今誉声高。”

相关热词搜索:西凤酒 起源

上一篇:印象凤翔-凤翔新城印象
下一篇:到大海子民俗村去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