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翔西部大多疑为蒙古后裔
2013-04-07 10:23:16   来源:   评论:0 点击:

凤翔县紫荆村屈姓陵园石碑发现及相关物证发现,逐渐证实屈姓系成吉思汗后裔无疑。然,屈姓系窝阔台四子哈喇察儿王第二子扎儿台(屈术)后代,在元代属于令人敬畏的皇室,屈姓在元末隐居后,其手下的部属如果不...

    凤翔县紫荆村屈姓陵园石碑发现及相关物证发现,逐渐证实屈姓系成吉思汗后裔无疑。然,屈姓系窝阔台四子哈喇察儿王第二子扎儿台(屈术)后代,在元代属于令人敬畏的皇室,屈姓在元末隐居后,其手下的部属如果不逃亡漠北,就当和屈姓一起异姓隐居。据此,疑凤翔西部(可能东至郭店糜杆桥)大多为蒙古后裔,依据如下:

一.元朝灭亡后,凤翔的蒙古人虽要躲避明军追杀仍无法撤走。
    1.发现于紫荆村的哈喇察儿王的分封碑写道:兔儿年辛卯九月秋露日,窝阔台将凤翔作为四子哈喇察儿子孙的封国,除“土封分一万五千户“外,还有”兀耳朵二宫帐子”。兀耳朵又译作“斡儿朵”,为蒙古家室所在,除皇室人员外,均为担任侍卫供养后勤任务的蒙古牧民。“二宫帐子”至少有200-300牧民。元朝灭亡,屈姓因为与元顺帝不属于一系怕遭报复不能返回漠北,作为要世世代代服侍哈喇察儿王子孙的蒙古牧民也不可能私自逃离凤翔,回到漠北。他们很有可能是选择了和旧时的主人(屈姓后人)隐居,弃牧从农,异姓生存。

    2.由墓碑可以看出:哈喇察儿王、扎儿台(屈术)一直到元顺帝时期的那海,屈姓先祖五代人都是凤翔府凤翔县的达鲁花赤兼奥鲁官,按元代官员设置,其手下任职更低品的达鲁花赤至少不下10员,并且均为蒙古人,即使手下卫兵每员10人,也有近100人。凤翔作为蒙古军万户府所在地,奥鲁即蒙古探马赤军营后勤服务管理中心,以蒙古人家属为主,至少也有几百人之多。这么多的人不可能在明军攻占凤翔时为了逃命不服从奥鲁官领导完全撤走,因此也很有可能隐居于此。

二.凤翔西部本属于蒙古人牧区,不可能有耕地汉民。
    从元代凤翔地图和行政建制来看,凤翔仅屯田80顷,图示均在凤翔县东,其西标为草木茂盛处。紫荆山(原名秦本山)本是哈喇察儿王行宫所在,周围应均为牧场,适于蒙古王室和牧民生活。凤翔西部古代大多为丘陵地形,沟壑丛生,有丰富的水源(千河,大海子,小海子),适合放牧。王室人员群聚于此,牧民放牧于此,因此凤翔西部不可能有汉族农民耕种养生。

三.凤翔地名多蒙古人痕迹。
    在凤翔西部,除了“大海子”“小海子”这些很明显的蒙语地名外,许多村都以“务”“屯”“营”命名,这都是蒙元时期蒙古人驻军或居住的留下的痕迹。

四.凤翔西部风俗与东乡和关中其他各县差异很大。
    凤翔西部婚丧风俗完全有别于东部各乡“半夜娶媳妇半夜埋人”,不但和岐山宝鸡不同,和关中其他各县风俗也大为不同。西部的风俗完全是元代风俗的简化,与《元史》中的蒙古旧俗和元宫习俗相似,简化似乎是为了掩饰本族特征。不过,在一些中老年人的身上还能看出凤翔西部人喝酒是要先敬天敬地敬祖宗再喝酒的习惯。凤翔西部人豪爽,自古好喝酒,爱唱社戏,逢喜庆都要摆酒场,设宴热情招待亲朋好友,自古道“要吃好饭西乡窜”,喝酒大多就要喝的烂醉如泥。凤翔西部人大多身材健壮高大,脾气暴躁,性格倔强,完全不同于凤翔东部。

五.凤翔西部各村有明显的拾伍编制的军事特征。
    凤翔西部最有名的莫过于西南的10大村“茶会”和西北10大村的“抢牌位”。以每个村为中心的社,却基本上都是5社编制,几乎每村也基本是5姓。有趣的是本村同姓或邻村同姓却不是一个祖宗,而异姓的有时候却拜同一个祖先。更令人注目的的10大村的茶会仪仗基本上是元代宫廷仪仗的简化,因此可以肯定10大村是以茶会为依托的蒙古部属的秘密聚会,几百年来逐渐演变成乡间的娱乐活动。

六.屈姓陵园在蒙古部属保护下安然度过600多年。
    凤翔西部屈姓紫荆村原有建于1341年而毁于的屈姓陵园,占地12亩大,陵园庄严肃穆,有石碑有石羊华表,在紫荆村格外醒目。稍有点历史知识的人都知道这是蒙古皇室的陵墓,如果举报给明代凤翔政府或盗窃都可能发财致富。可600多年来,凤翔历经元、明、清、民国、解放五个朝代,紫荆山下的屈姓陵园不仅从未被盗,就连凤翔府志凤翔县志都从未见载,甚至紫荆山(原名秦本山、屈家山)在地名里都没有提到。这无疑是周围尽是蒙古部属,竭力保护的缘故。

    凤翔西部人(可能东至郭店糜杆桥)大多都和紫荆村屈姓一样,对外宣称自己是山西大槐树的移民(山西大槐树从未向陕西关中甚至凤翔移民),甚至在祖案上也这么标记,但谁又能真正说清自己的远祖谱系,这也不过是为了保护自己蒙古人身份的一种掩护而已。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雍城交通绘宏图
下一篇:最后一页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