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悠久的凤翔功夫—红拳
2017-06-19 15:48:00   来源:来源:凤翔视窗 作者:张中程   评论:0 点击:

6月10日,由宝鸡市武术协会、宝鸡红拳文化研究会主办,凤翔红拳文化协会承办的宝鸡市2017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日红拳文化展演大会在凤翔东湖举行。近百名红拳习练者表演了中红拳、穿身掌、三醉三醒棍、刀、

6月10日,由宝鸡市武术协会、宝鸡红拳文化研究会主办,凤翔红拳文化协会承办的“宝鸡市2017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日红拳文化展演大会”在凤翔东湖举行。近百名红拳习练者表演了中红拳、穿身掌、三醉三醒棍、刀、枪、剑、棍、鞭杆、流星、禅杖等多项红拳技艺。表演者中,年龄最大的孟广发今年已88岁高龄,年龄最小的蓝圃小字小学生今年仅8岁,他们精彩的技艺赢得了观众阵阵掌声。

凤翔红拳协会会长周海斌介绍:去年以来,我县红拳协会开展红拳进校园活动,在石家营中学和豆腐村蓝圃小学教授学生一百余人,并组织我县红拳习练者赴香港等地参加国际赛事和交流,进一步提升了凤翔红拳这一非遗项目的知名度和普及度。目前,我县现有红拳习练者100余人,定期在全县进行各类展演活动。

据了解,红拳是流传于我国黄河流域最广泛的武术门派之一。它内容丰富,种类繁多,地域特点明显,具有极强的技击性和观赏性。红拳主要起源于陕西关中地区,凤翔是红拳重要发祥地之一。凤翔红拳最早起源于何时无据可查。据《中国红拳》一书考证,清乾嘉年间,凤翔大辛村人师宝龙(1765-1845)为红拳大家,他精研红拳,技艺为陕、甘、川武林所称道,人谓之“神手”,为“红拳自明至清七百年之大成者”。师宝龙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写成580余字的“师宝龙拳法”,影响深远,为整个红拳的发展与传播奠定了理论基础。时至今日,它仍然是红拳研究的重要历史资料。师宝龙还创立了红拳独特的“八卦步”、“狮子缘边走”—打手竞赛形式的门子等,从而使凤翔红拳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即:盘(基本功)、法(技击方法)、理(拳法理论)、势(套路),使凤翔红拳独树一帜。

红拳在凤翔及周边地区也叫软拳,习武者称为柴禾行(hang)。冷兵器时代,凤翔境内习练武术者多以习练红拳为主;习武者可以通过武科举考试获取功名,或者为了谋生保镖护院,还有人学艺自保,也有人以打把式卖艺为生。

历史上,每逢庙会及节日庆典,红拳爱好者会聚在一起演武助兴,展示各种拳艺绝活,这种习俗一直延续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表演前,先由耍流星锤者打场子,然后表演者上场表演各种红拳拳术与刀、抢、剑、棍等套路,最后由德高望重者练一趟大刀收场,叫“开门的流星闭门的大刀”。每位表演者上场下场都要向观众抱拳施礼,以示对公众的尊重,形成了独特的民间武文化习俗。

凤翔红拳内容丰富,有徒手单练、对练,器械套路,健身气功等。由于凤翔所在地的特殊地理环境,相对闭塞,受外界的影响较少,因而凤翔红拳较多地保留了原生态的演练风格与技术特点。凤翔红拳种类较多,要求练用一体,练养结合;行拳走架要意、气、力高度统一,协调一致;要以意领形,以形领气,每个动作要做到意到、形到、气到、力到,极重视功力和柔软的训练;它既保留了原始军事武艺中直面相搏的技法,又具避实就虚、刁打巧击、以弱胜强的技术特点,其慢练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陶冶性情,快练可以达到克敌制胜自卫防身之目的。

凤翔红拳是凤翔先民智慧的结晶。许多拳势名称形象、质朴,与生产劳动、历史故事、动物行为密切相关,如:有老汉看田、泥里栽葱、老妈妈拐线、墙上挂画、猴儿扭蒜、霸王摘盔、秦王拔剑、老君打铁、燕子噙泥等,是凤翔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的活载体。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体委曾进行过挖掘整理,近年来新闻媒体曾多次进行过报道。2005年以来,凤翔红拳传人多次组队参加市、省、国家级武术比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展示了凤翔红拳独特的技术风格。

 

相关热词搜索:凤翔 历史悠久 功夫

上一篇:凤翔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经验在全国推广
下一篇:“苹果书记”任珠亮

分享到: 收藏